清新雅致 返璞归真——青年军旅书法家马军鸿的书法艺术

清新雅致 返璞归真

——青年军旅书法家马军鸿的书法艺术

  ■ 文/刘琳玉

“有军人的坚韧品格,同时兼有书家的文化气质。”这是众多认识青年军旅书法家马军鸿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20年前的冬天,马军鸿在接兵首长面前,泼墨挥就“志在军营,精忠报国”八个大字。在场的接兵首长看到眼前的人——自信果断,眼前的字——遒劲飘逸,连忙说:“这个小伙子是个人才!部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就这样,马军鸿入伍来到沈阳军区空军某部,成为一名汽车兵。尽管工作任务极度繁忙,但只要一有空闲,马军鸿就钻进连队图书室,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史哲经典书籍,临写经典的碑帖书法艺术。

1995年,马军鸿随部队来到广西桂林。每个节假日,他都会带上干粮,骑着自行车,沿着弯曲幽静的小路,在天下奇观的山水间穿梭。那时,马军鸿正醉心于品读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等经典名篇,眼前真实自然的天地之美,常常令他悟到天道人道之大美。

“我觉得,中国的书法美学,从源头上就是对老庄思想、宋明理学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载道修行、虚静物化、传承创新,进而关注当代,直面现实,引领文化艺术的新生。这是一个重复、思考、批判、审视的过程,需要进入超然、超脱之境。对于当下从事此类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这是必需的文化战略储备,而且是一生的修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养份,显然极大地提升了马军鸿书法的文化含量、品位以及悟道超然的高境界。

就马军鸿的书法来说,较多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是他的隶书作品。马军鸿的隶书,无论是章法构成还是墨色变化,或是笔法变通,都在传统范畴内,然而呈现出来的面貌却是丰富多彩的。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谨遵古法的庙堂气,也能看到酣畅淋漓的雄浑气。所谓庙堂气,是指他的用笔都是遵循《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的隶书转化法则。他在用笔上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他知道隶书的“根”在那里;所谓雄浑气,是他果敢的章法构成及酣畅淋漓的墨色表现、扎实的功力,通篇呈现出“摩崖”的气势。他对隶书的创作法度把握合理得体到位,作品呈雅俗共赏中庸之美。专家的赞叹可谓精到:“马军鸿的书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度之中,也非肆无忌惮的‘异想天开’,他将‘传统’和‘创新’换位嫁接,一直站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立场上。既有对传统的精研,也有变通的理念。”

而马军鸿的行草书,则与其隶书气息相通。马军鸿重帖学,求书卷气,尚率意灵逸。观其作品,仿佛历代行草书名帖之风姿神韵皆若隐若现。游弋其间,虽捉摸不定,却挥之不去。他涉猎甚博,思悟颇深。他没有固守一家,专拟一帖,去谋求神形俱似,而是“挑肥拣瘦”,为我所用,去谋求冶炼出新。他在行草书的韵味和意境上求变,从“二王”那里浸染了禅境和书卷气,又从篆隶碑帖中吸收了灵气与拙味。二者的结合,无疑让他的行草书耐看耐读、富有品味,充满着人文关怀和儒雅气质。

1990年代中期,马军鸿的书法作品就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多次荣获全国书展桂冠。多年来,他的学养始终在往深、专、博里钻。1996年,马军鸿考取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新闻专业的学习之余,他大量地阅读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史学等多种类的图书,尤其偏好书法史和美术史。2001年,为了寻求艺术上的更进一步,他又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潜心研究书法和文艺理论。一次次“象牙塔”里的认真求学,让马军鸿完成了作为一名书家所需的文艺理论的积淀,书法创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4年,马军鸿调进空军机关工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书艺精进。在他眼里,调和本职工作和业余读书练字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一门生活哲学。

“不能把眼光停滞在历史题材上吃老本,要用自己的笔墨和思想,艺术地去写,以记录当下军营的新变化、新发展和社会新生活。”

马军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马军鸿经常走进一线的火热军营,关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新军事变革等诸多新思想、新战略、新问题,创作内容也有所倾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多个视角表现军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他说,用书法艺术为官兵服务,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他责无旁贷。

在艺术创作中,军鸿更看重的是人生厚重的积淀。军鸿在品味古人读书之道时,时时不忘在学习中完善其人品及修养。他常常将书法与哲学、诗歌、音乐、美术融为一体考辨研究。在北大哲学系课堂,在军艺音乐厅,在国家图书馆阅览室,在寒夜晦暗的台灯下,常见军鸿勤奋的身影。

笔墨当随时代,朱笔刻写使命。20年军旅生活的摔打,磨砺了马军鸿吃苦耐劳和百折不挠的韧性。马军鸿在书法艺术的行程上,一直追求着“化境”的境界,所以他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痛苦的关键是他边学边“悟”。他从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中吸取营养,发现了生活实践的妙谛,闻到了生活实际的气息。他常常通过事物借此思彼,不断从中“悟化”,并反躬自问。他在艺术实践中并没有摹拟自然和社会,相反更多的是返璞归真地去捕捉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断探索艺术与生命的关系。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日渐凸显的是其哲学思辨的物化形态。他用独特的艺术符号营造透射着理性光芒的人生画卷,反映着灵魂与生生不息的宇宙、自然以及生命际遇的对话,在其对话中又能让读者尽兴品味生命的酣畅与张力。在马军鸿书法作品的线条和空间里,你可以真切地触摸人生本体的脉动。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