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经民艺术简介

名家档案:

郭经民,字汉卿,1952年生于山西。受其父辈及家庭的影响,从少年时代起,郭经民就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汉语及中国诗、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深通文墨精华、成就诗书画品的父亲的教诲下,研习诗文每至深夜,读碑摩帖达旦通宵,为后来他的诗词曲赋、书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郭经民曾遍临诸家法贴,后习米芾、王铎行楷之凝重,好怀素、傅山行草之狂放,常常信手书去,飘逸自如,毫无做作之气,尤其是巨幅之作更是气势雄浑,纵横顾盼,自成一家。很早就以其艺术品味受到了书画诗词界同仁的关注,已故书画大师董寿平、萧劳、王遐举等曾留下过他的书法作品,启功、沈鹏、李铎等书法大家都为他的诗、书、画作题词并给予以了极高的评价。

郭经民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以其对诗书画艺术的潜心钻研和独到见解开始对山西书画界的传播和发展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80年代初发起并创办了山西省第一个传播诗书画艺术、聚集书画家进行讲学雅会的“小草堂书画社”,董寿平、沈鹏等书画大师经常关心小草堂的发展,亲自撰写诗文并分别题写了巨幅匾额,从而为三晋诗书画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0年代中期,郭经民因工作调动由山西省书协转会进京,同时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从此便为中国的书法事业奔波忙碌。1987年在北京创办了“修远堂诗书画社”,启功先生为该社题写了社名,该社曾经团结了许多知名书画家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书画家们的艺术品味和文化造诣。

二十多年来,郭经民都在从事着中国诗书画艺术的讲学、传播和大量的社会活动,90年代曾连续五年为国际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在人民大会堂、科技会堂及各大饭店成功地举办了数十次大型书画笔会,为国际科学与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党中央和大会组委会的充分肯定和表彰。1993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上,郭经民的作品《行草书唐宋名篇》被列入当代艺术家精品馆中陈列展出,从而引起许多中青年书家的极大关注;1993年作品《屈原·九歌》节录,被镌刻在湖南汨罗江畔的“屈原碑林”而永留后世。

郭经民的诗书画艺术仍在不断地革故鼎新,二十多年来,他的诗书画作品遍布海内外,许多名山大川、古迹碑亭都留下了他的墨迹诗文。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等处都有他的作品展藏。“用我之笔作我之画,用我之书写我之心,是为求也。”以诗文同朋友们唱合相酬是他的一件风雅之事,《长安古道行》、《粤州山海游》、《西疆漫曲》等组诗以及许多游纪诗词被诗朋书友们传播并入书入画;由李铎先生题写书名的“郭经民行书春秋诗草”正在整理之中。

郭经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中央直属机关书协会员、国家艺术委员会一级艺术委员、中国诗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作品欣赏:

 

发表回复

相关

寿从养生来的望问闻切和临床八法——漫谈书法和养生(之十五)

中医的诊断,确实是高深莫测的学问,潜力很大,掌握难度也很大,所以要成为一个名医也很难。中医在疾病诊断方面有独到之处,是整体的辨证的,但是没有相当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功底,一般医生做不到。中医还需要对中药及其药性有丰富的知识,一般医生也做不到。尤其中医多数内容是几千年来的认识,总体是正确的实用的,但又需要依据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发展补充新的内容,这就是中医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的问题。所以,真正能够成为名中医大家的,是少数人。西医诊断有使用科学仪器的优势,科学仪器总体有比个人经验诊断更快更全面更规范的方面,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中医和西医都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学问,相互可以借鉴、补充甚至融合,而不是相互排斥,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