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诗消永日 泼墨抒豪情——廖亚辉的诗书人生
名家档案:
廖亚辉,别署老披,披云轩轩主,安徽淮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理事、河北省金石学会顾问、淮南市书法研究所所长助理、淮南书画院副院长、《翰墨视界》执行主编。
先后二十余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及中日书法交流展、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并多次获奖;在香港、澳门、广东、北京、安徽、山东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中国报道》、《中国日报》、《大公报》、《文汇报》、《明报》、《信报》、《澳门日报》、《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安徽书坛》、《书画天地》、《河北日报》、《当代书画》、《水墨视点》等数十家报刊、电视台对其曾作报道;淮南博物馆、刘伯承纪念馆、曹禺纪念馆、澳门基金会、香港城市大学等数十家博物馆、纪念馆、文化机构收藏其作品;多次获得政府奖。
出版有个人专集《中国实力派书法家——廖亚辉》、《停舟一望——廖亚辉诗词书法》,合集《荷香十里》、《墨痕·心印》。
敲诗消永日 泼墨抒豪情
——廖亚辉的诗书人生
■ 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评论家 傅德锋
“清风生竹上,凉意起芭蕉。独啜无人伴,聊听槛外箫。”“闲坐听花落,沉香烬寸余。翾翾林鸟起,风动只徐徐。”这是我的好友、安徽淮南中青年书法家廖亚辉先生写的两首诗。这两首诗从平仄音律上来讲,或许还有一些值得推敲之处,但却写得很有味道。读之使人脑海中不觉浮想联翩,一幅江北美景图跃然纸上:小院凉亭,清风徐来,竹影婆娑,曲径鸟语花香,案上清香四溢,主人独坐其间,或品茗,或饮酒,不觉诗兴萌动,随口吟之。如此情景,与古代文士颇相仿佛,令人顿生与之对坐而斗酒唱和之念……
我于2008年盛夏,曾与廖亚辉先生会过一面,虽因我行程急促,相聚匆匆,但大半天的接触交流,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廖亚辉作为淮南书法界的中坚人物,不仅具有较高的书法造诣,而且精于鉴赏,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亦有一定的创作实力。此外,在书画组织、策划工作上也有独到之处。他性格豪放豁达,为人低调平实,待人真诚。广泛结交四方名士,德昭而具号召力,在淮南书画界具有良好的口碑。
廖亚辉这种诗书并作的方式,在书法界越来越多的人综合素养日趋低下而无奈地沦为写字匠的当下,显得尤其可贵。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千百年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特别在文人士大夫阶层,诗歌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古人雅集,从来不会将书法演示作为主要内容,而是视诗歌唱酬为风雅之事。著名的永和年间的那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42人兰亭集会,其实就是以诗歌为主,而非书法聚会。只可惜时至今日,诗歌在广大书法人中间已经走向没落,只好在雅集当中以书法现场表演为能事了。
我在这里倒不是苛求今日的书家都能出口成章,吟诗作赋,而是认为,既然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加强起码的诗文修养,还是十分必要的。假如一生之中,在书法创作当中只是将古人或他人的诗文抄来抄去,终归末流,不足贵也。
廖亚辉对此就有与众不同的对待方式,他不会只满足于做一个“文抄公”意义上的所谓的“书法家”。他在临池苦学古人经典碑帖的同时,时常于闲暇之中,试着写一些诗词歌赋,不求工,但求真,聊以自慰,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不妨再欣赏他的几首《无题》,诗曰:“携酒徐吟兴自赊,濯壶瀹茗气能华。无心点墨成三朵,好似东篱老菊花”;“风掀花影乱,月度墨痕匀。兀坐耽时永,寻诗怅语贫”;“碌碌生涯鬓染霜,情怀早已不颠狂。诗成畏有惊人句,梅写千枝作素妆。”这些诗无不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真实地反映了作者风雅闲适的个人生活和自己内心之中的一些人生情感。也从中体现出作者良好的综合素养。当然,从更高的艺术层面而言,相信亚辉兄在遣词造句和平仄音律上还将进一步加以提升。但其意境之美,已足以让我感动。
廖亚辉在书法上追摹二王,比较喜欢魏晋人那种流美飘逸、简淡萧散的风雅韵致。但他这种取法方式,绝不是当下附和展览时风的表现,而是从骨子里边喜欢这一路书风。二王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不仅笔法精绝,意境高妙,而且可以雅俗共赏。廖亚辉对此仰慕不已,因此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深入继承二王书法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要付诸行动,因此他不仅自己勤学苦练,而且多方向前辈名家请教,获益匪浅。他常以自作诗为内容,所作用笔细腻流畅,结体自然潇洒,行款布白之间,自有一种书卷气荡漾。他的作品曾数十次在全国大展入选获奖,为书界人士所广知。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说:“自己的创作绝不敢称书法,只是自己写的字。”显得何其低调谦虚,令人钦佩!他有一篇《写在砚边的文字》,在临王右军法帖后写道:“我该怎样地读你,或者我该化为一只小小的流觞,泊在你的面前,你于不经意间将我掬起……”临怀素法帖又说:“我和你,在这雨打芭蕉的今夜。我的酽茶你的浓酒,是一样的馥郁。我的黄笺你的粉壁,是一样的纯净。你说,这就足够了。你说,让我们一起纵横。”临帖感言犹如与古人对话,是如此富有诗意和哲理,非志向高远而内心虚旷者,安能为此?
敲诗消永日,泼墨抒豪情。我推重亚辉兄这样的诗书人生。